標籤存檔: 聯發科技
蔡明介回屏東當「潮南」 難忘南州代天府迎王
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藍衣者)與台灣好基金會柯文昌董事長夫人陳啟蓓皆連袂出席,回故鄉和學弟妹收成皇宮菜。(記者陳彥廷攝)
2016-11-23 00:20 自由時報電子報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蔡明介及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兩人為屏東潮州初中(現潮州高中)學生,兩基金會共同打造「大潮南紮根計畫」,紮根學弟妹食農、科普教育,今天「神農計劃」蔡明介回到南州,特別下田和學弟妹一同採收皇宮菜,讓「環境永續」的概念在故鄉「開田」!
「南州迎王令人難忘」!蔡明介回鄉上台在上百名國小學童前致詞,馬上分享他記憶中南州著名的糖廠冰淇淋和道地小吃粉腸和學童拉近距離,而其中最令蔡明介小時候最難忘的高興印象就是南州迎王;蔡明介說,自己是七塊厝人,小時候走路來母校南州國小上課,再從潮州初中、雄中、台大,雖然外面熱鬧,但故鄉的一切皆讓人回味與牽掛。
蔡明介也謙虛表示,雖然聯發科技基金會已成立十數年,但台灣好基金會的「大潮南紮根計畫」目標宏大,卻從最細的國家幼苗開始培育,希望聯發科基金會和台灣好基金會攜手一點一滴從「潮南」出發,他也分享小時下田割稻的經驗,未來還會出版「慢遊潮.南」,書中的老店手藝和南州傳統口味,都是他小時快樂回憶,希望全國民眾歡迎大眾來潮州、南州遊玩。
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說,「神農計畫」首場開田儀式就在南州國小校田,計畫以有機飲食、土地教育、家鄉認同為三角核心,補助一般營養午餐改為有機蔬食,並認養潮州鎮四林、潮東、潮南以及南州鄉南州4所國小校田,今年9月開始4校陸續整地,建制校田農場實作教學,以「一所學校,一畝校田」將田園打造為教室,提供校內有機農業課程及校外農場體驗,腳踏泥土播種耕植,進而認識台灣的土地與環境永續,凝聚家鄉的認同與自信。
學校校田除了當季蔬菜種植,也選擇一種具在地特色的作物作為學校代表,特色作物既代表學校也代表社區,可以展現在地人文與產業特色。南州國小的特色作物是玉米、潮東國小則是鳳梨、潮南國小以香草植物為特色、四林國小則選擇了紅藜。
到場「開田」的副縣長吳麗雪則說,縣府去年推動食農教育計劃,透過環境教育帶領民眾與源頭生產者接觸,了解生產過程與環境,更佩服與感謝聯發科與台灣好回娘家,以鄉土文化與友善農業的教育回饋家鄉,為屏東的孩子紮根,實現人與自然和平共存的願景。
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與台灣好基金會柯文昌董事長夫人陳啟蓓皆連袂出席,回故鄉和學弟妹收成皇宮菜。(記者陳彥廷攝)
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與台灣好基金會柯文昌董事長夫人陳啟蓓皆連袂出席,回故鄉和學弟妹收成皇宮菜。(記者陳彥廷攝)
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與台灣好基金會柯文昌董事長夫人陳啟蓓皆連袂出席,回故鄉和學弟妹收成皇宮菜。(記者陳彥廷攝)
有機蔬菜有菜蟲,學童直呼「吃起來很安心」。(記者陳彥廷攝)
全屏東首個校園一畝田在南州國小開田。(記者陳彥廷攝)
一校一畝田 企業回鄉紮根鄉土文化 屏東 聯發科 南州
2016-11-22 19:19 (大紀元記者簡惠敏/台灣屏東報導)為深植學童環境永續觀念及深耕鄉土文化,台灣好基金會與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發起「大潮•南紮根計畫」,22日在南州國小舉行開田儀式,期待一校一畝田,讓田園成為教室,凝聚偏鄉學童對家鄉的認同與自信。
開田儀式由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台灣好基金會柯文昌董事長夫人陳啟蓓及屏東副縣長吳麗雪出席。吳麗雪表示,感謝聯發科與台灣好回娘家,以鄉土文化與友善農業的教育回饋家鄉,為屏東的孩子紮根,實現人與自然和平共存的願景,期待孩子在未來以同樣的環境永續理念影響社會。
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表示,從小對於土地、陽光就有深厚的情感,即便北上創業,屏東家鄉仍然是時時掛心的地方,推動「大潮•南紮根計畫」,從教育著手,希望喚起在地文化的保存,讓孩子對故鄉人文環境有所理解,也藉由耕作校田,讓環境永續的概念深植心中。
台灣好基金會指出,大潮•南紮根計畫包括「神農計畫」、「藍天教室」及建立「潮書院」深耕鄉土文化。神農計畫中以有機飲食、土地教育、家鄉認同為核心,補助有機蔬食營養午餐,認養潮州鎮四林、潮東、潮南以及南州鄉南州4所國小校田,提供有機農業課程及校外農場體驗。
「藍天教室」邀請雲門舞集開設「生活律動」與「武術」課程,讓孩子們在音樂舞蹈舒展身體,釋放快樂的學習能量。「潮書院」則邀請作家龍應台、藝術家東明相、吳耿禎及山地歌謠研究徐睿楷等學者專家,為鄉鎮灑下文化與思想的種子。
大潮•南紮根計畫於南州國小舉行開田儀式。(屏東縣政府/提供)
從故鄉開始 大潮‧南紮根計畫GO
2016年11月22日 19:15 中時電子報 記者謝佳潾/屏東報導
蔡明介(右2)及柯文昌妻子陳啟蓓女士(右1)連袂出席南州國小的開田儀式,並與學童一同下田摘菜。(謝佳潾攝)
開田儀式結束後,南州國小學童紛紛跑到校田中關心親手栽種的蔬果,不僅除草還忙抓菜蟲,勤奮收割著近3個月的辛勞。(謝佳潾攝)
學童幫蔬果澆水。(謝佳潾攝)
開田儀式。(謝佳潾攝)
故鄉永遠是最美的所在!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及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蔡明介,在事業有成後不忘深根教育,今年初更攜手返鄉推動「大潮‧南紮根計畫」,盼讓大眾看見潮州及南州的美;今天在南州國小舉辦開田儀式,一同見證土地與教育的完美結合。
今年66歲的蔡明介,是土生土長的南州人,好友柯文昌則是潮州人,兩人在經商有成後不忘深根教育,蔡明介10餘年來在故鄉屏東挹注近1億3000萬幫助弱勢及資助教育,柯文昌則於7年前成立台灣好基金會,除讓各鄉鎮的特色好物在台北市場發光發熱外,同時深耕地方經營。
但柯文昌始終沒有進入故土發展,直到去年4月間自認功夫已練好,才開始找好友一起發展這擁有美好記憶的家鄉。今年初兩基金會攜手推動「大潮‧南紮根計畫」,以潮州、南州地區為主,並在四林國小、潮東國小、潮南國小及南州國小進行神農計畫,將有機飲食、土地教育及家鄉認同做結合。
校田在9月間陸續整地,今天下午蔡明介及柯文昌妻子陳啟蓓女士連袂出席南州國小的開田儀式,蔡明介說,「屏東的空氣好像沒有以前好了,如果綠地能再回來,小朋友將有更美好的童年」。
開田儀式結束後,南州國小175名學童紛紛跑到校田中關心親手栽種的蔬果,不僅除草還忙抓菜蟲,著實展現出天真的一面。台灣好基金會表示,蔬果收成結果並不是重點,讓學童學會呵護生命及有責任心最重要。
蔡明介柯文昌作公益 讓小學童變神農
2016年11月22日19:08蘋果即時 記者李卉婷/屏東報導
台灣好基金會與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合作挺進屏東潮州、南州,推動「大潮南扎根計畫」,選定4所國小,一所學校一畝校田,讓學童培養友善耕耘意識,自己吃的蔬菜自己種!
台灣好、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是由普訊創投董事長柯文昌及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成立,兩人特別選定故鄉屏東,推動公益。
老家住南州七塊厝的蔡明介說,家裡從小種水稻、豆子、香蕉,有感於現代的孩子幾乎再也沒機會直接接觸作物,才決心推動神農計畫。
年初啟動的「大潮南扎根計畫」,其中一個項目是環境教育「神農計畫」,選定四林、潮東、潮南及南州等4所學校,推動有機飲食、土地教育及家鄉認同,邀請昆蟲專家蘇立中規畫課程。
4校9月開學後陸續整地,南州國小今天舉行開田儀式,重新啟用荒廢的水泥地,從養土、種植到收成都由學生親自動手,還隨季節更替變換作物,今天收成皇宮菜,因採有機種植,菜裡還有不少菜蟲,小朋友又驚又喜直喊:「有蟲蟲。」都覺得吃自己種的菜更香甜。(李卉婷/屏東報導)
小朋友收成皇宮菜。李卉婷攝
小朋友在菜中找到菜蟲。李卉婷攝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返鄉推動激化。李卉婷攝
南州國小今天舉行開田儀式。李卉婷攝
採收。李卉婷攝
南州國小今天舉行開田儀式。李卉婷攝
小朋友開心收成。李卉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