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神農計劃-北區

【新北神農計劃】校田農事+創新教育課程:多元香芬農食課(110年學年度上學期)

新北永定國小帶狀校田以香草田區、蓮田區組成。此學期以香芬植物栽種為課程主軸,搭配土壤生物健康、植物色彩與營養、料理應用等基礎課程,與孩子們日常生活連結,引動學習興趣、開啟土地多元文化的對話。

110上學期-永定國小校田:共分為四大區,歐風香草、蜜源植物、南洋香料以及台灣本土青草。

 

校田土壤千層派

什麼是好土?如何養出好土?土壤健康與否深深影響未來作物生長狀況,小花老師在校田課程相見歡中,帶來了家庭菜園裡的蚯蚓與常見的幾種介質觀察,種好作物先從養土開始,孩子們開始為期一個月的校田養土。

蚯蚓觀察:孩子們既害怕又好奇的在土中尋找蚯蚓的蹤影,近距離觸摸與觀察。

透過學校就地取材的素材:學校廚房的水果皮、有機蔬菜荖葉、菜梗、校園地上的落葉堆……,將生廚餘減碎後拌入土壤中覆蓋,再鋪上一層落葉作保溫,校田土壤養護步驟就完成囉!

校田養土:將剪碎的生廚餘拌入校田中後覆蓋、最後再鋪上落葉作保暖。

世界香料好鼻師

經過兩個月的靜置,校田迎來香草定植。栽種前,小花老師讓孩子們以嗅覺、味覺兩種感官認識香料與香草作物,「這個有芋頭味!」、「這個味道我家也有種!」,透過味道,孩子們認出一些熟悉的作物,如香蘭葉便是很多孩子家中栽種的作物。

孩子們互相分享對味道的感覺。

 

花草遊戲:用口罩將眼睛遮住,以味道猜出香草品種。

味覺激盪後,大家要下田種下香草囉!按照歐風香草、蜜源植物、南洋香料以及台灣本土青草,孩子們各自認養區域及品種,負責定植以及往後的日常照顧。

小心翼翼地將苗從盆栽移植到校田中。

小心翼翼地將苗從盆栽移植到校田中。

搖擺森食嘉年華

日常中,常見香草與生活、飲食相互連結,從香草茶、香草餅乾、蛋糕、香草純露潔手液……等,香草應用廣泛多元,藉由動手做與日常連結,拉近孩子們與香草田更近一層距離。

小花老師從這學期種植的香草種類中開出菜單,此學期永定國小的下午茶有薰衣草奶油佐吐司、黑糖香蘭茶以及檸檬萬壽菊茶。孩子們不僅利用香草調味,更利用香草葉作裝飾,香草迷人的風味,讓孩子們一口接一口,用味覺記住香草田的風貌。

永定國小神農課程以混齡分組,按年齡分工合作,完成農事工序&料理加工。

課程設計與執行:舞春食農工作室 邱士倢(小花)


神農計劃創新教育團隊:舞春食農工作室

台大昆蟲所碩士蘇立中與臺師大環境教育所碩士邱士倢規劃執行土壤及菜圃生態觀察,讓學生藉由科學工具或五感,認識校園中的土壤、昆蟲與野草。

 

「舞春」是一個說食物背後故事的食農教育團隊,讓飲食牽連的經濟歷史地理、文學自然科學透過鮮活的課程展現。舞春是取台語「有剩」的諧音,命名的概念有著不同時空的背景意涵。早期的有剩是希望年年有餘,資源永續,進而衍伸出各種飲食文化與在地特色。

 

舞春食農工作室:https://www.facebook.com/mangiafastudio

微笑台灣-食農生態教育團隊 城市方舟與舞春工作室,不只學生也讓老師重拾學習的樂趣: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3916

【新北神農計劃】校田農事+創新教育課程:從校田至校園─作物觀察筆記 (110學年度上學期)

新北雲海國小校田課程透過野草課程,探索雲海的生態系統。從蔬菜、野草共生的校田中,發展觀察認識、紀錄以及應用等知識內容,以「學習觀察、引發興趣」作為課程主軸,漸進式培養孩子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與抽象思考的能力。

110上學期-雲海國小校田:蔬菜與野草共生共學的教育田。

 

植物小偵探-觀察方法練習

在疫情停課,校園沒有學生的時間中,校田自身如何發展呢?蝌蚪老師、小林老師讓孩子們走入作物、野草蔓生的校田中,觀察與採集,以小偵探遊戲開啟這學期的雲海校田課程。

 

「這個植物是圓形的。」

「這個作物不是紅色的。」

同學們採集到的植物集合。

透過植物外型、顏色、味道等線索提供,找出每位同學的採集植物,孩子們在遊戲中練習觀察觀點與五感描述,從孩子們的視角,看見少了田間管理的校田,如何在大自然中運作。

中年級同學試著猜出同學描述的植物是哪一個。

 

校田觀察筆記

每次課程前的觀察與紀錄時間。

認識植物的方式有哪些?植物的外觀、特性、名字,以上都是觀察筆記中記錄植物的重要項目。一樣是茄子,有的孩子看見茄子是紫色的、有的孩子看見茄子長長的,孩子們所見不同,透過記錄與同儕們分享各自的眼光。筆記加深孩子對校田作物、工序的印象,認識科學調查基礎的方法。

 

低年級同學畫下校田採集的植物。

中年級同學畫下校田採集的植物。

 

校田裡的野草

非人為種下的校田野草,哪些是會干擾作物生長,哪些具有應用、料理特性,哪些又是可成為地被植物,維持校田土壤養護?在多樣化的野草之中,蝌蚪老師與孩子們一面整理校田野草,一面認識校田可加以利用的天然野草。

 

  • 校田野草一覽表(表格提供:採集人共作室 陳科廷)
野草 特性/用途
雷公根 具匍匐莖,可做為覆地植物減少雜草生長,葉可消炎,也可做青草涼茶。
台灣蛇莓 具匍匐莖,可做為覆地植物減少雜草生長,黃花、紅果,是童年野地的草莓滋味。
魚腥草 喜長在潮濕處,地下莖為東南亞民族重要的香料;嫩葉也可以煮湯;全株曬乾可煮茶,具清熱解毒功效,是對抗冠狀病毒的中藥配方。
艾草 葉可泡茶、製成多種食物,如艾草粿;乾葉燃燒可除蚊蟲、也可製成艾灸用的艾條;為重要的中草藥材;更是民間驅邪除煞用的植物。
酢醬草 具匍匐莖,可做為覆地植物減少雜草生長,莖葉花可食,酸甜滋味十分開胃。如果幸運可以找到四片心形葉子的酢醬草喔!

校田野草分類,低年級同學戴著手套,著手進行自己的田區野草整理。

 

來自土壤的訊息

土壤,影響作物生長的關鍵,是神農課程的必修課。蝌蚪老師透過校田常見昆蟲與土壤質地的觸感、顏色,以有趣的方式,帶大家初探校田的地下世界。

利用土壤創作校田昆蟲明信片。

山蟑螂、馬陸、蚯蚓……近距離觀察校田常見昆蟲。

 

特色作物-認識薑科作物

蝌蚪老師說明野薑花根、莖、葉的應用。

海拔五百多公尺的雲海國小擁有豐富生態,山林香料是雲海國小常見的野生作物之一。蝌蚪老師設計以野薑花、月桃口味料理菜單,藉食物製作,認識根、莖、葉、花、果實的應用及其味道特色。

 

低年級-香料馬鈴薯沙拉

挑選香料搭配月桃籽。
  1. 香料處理:月桃籽小火翻炒→磨粉
  2. 馬鈴薯壓泥:蒸熟的馬鈴薯壓碎→加入奶油、美乃滋後搗碎→加鹽調味
  3. 攪拌:馬鈴薯泥與香料粉混拌

馬鈴薯壓成泥拌入香料。

中年級-野菜香料飯糰

野菜處理:清洗、切碎。
  1. 材料準備
  • 野菜:清洗野菜與野薑、切碎
  • 醋飯:白醋、少量鹽、少量糖煮成甜醋水,加入白飯中拌涼
  • 香料:乾燥月桃籽與其他香料,如:薑黃、八角等翻炒後磨粉
  1. 混拌野菜、醋飯及香料,捏成飯糰置放月桃葉上

高年級-野薑花香料奶茶

滾加入牛奶於香料基底中。
  1. 香料處理:月桃籽翻炒→磨粉→加入去皮老薑→搗碎
  2. 碎香料滾水:加入水中滾煮→加入牛奶至沸騰→加入茶葉→加入適量糖
  3. 濾香料、茶葉:以細綱目篩網濾掉香料與茶葉

大家分工合作,一邊有同學將製作食譜紀錄下來。

野生香料入菜,有些孩子覺得口味突出,難以接受,有些孩子覺得香味特別、新鮮,香料為料理添加的一層風味,開啟孩子們對校園野生植物的探索。

 

課程設計與執行:採集人共作室 陳科廷、張筱翎


神農計劃農事教學團隊:採集人共作室

採集人共作室是一間被河水、田園、森林包圍的家族舊屋,採集人陳科廷畢業於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研究所,具農業改良場農業技師訓練經驗,曾參與太平洋友邦島國的農業技術援助工作,因生性喜愛採集自然萬物、文史故事而創立的共同工作室,透過採集不同的朋友進駐共同發酵,開創結合環境友善農耕及技藝共享的生活,達到永續生存、藝術生活,並與家鄉坪林在地分享,共生同長。

人禾基金會x神農計劃:農業與生活文化

校田的建立是成為神農小學的第一步,建立校田的同時,孩子們的下田暖身操——農業與土地的關係,課程同步進行中。此次課程邀請人禾基金會,透過飲食、文化、經濟等面向簡單介紹台灣農業,探索人與農業、土地的關係。

人禾基金會講師劉冠妙,新北市雲海國小授課-跟著節氣看耕地。圖片來源:人禾基金會

 

跟著節氣看耕地

以24節氣為主軸進行大富翁遊戲,認識24節氣,並引導孩子們思考節氣與農田作物的關係,了解農業與生活的連結。

【新北市雲海國小】孩子們分組進行桌遊,認識節氣與作物的關係。圖片來源:人禾基金會

【新北市雲海國小】孩子們分組進行桌遊,透過任務式活動,了解24節氣。

 

農地像一張網

介紹農業相關名詞,如:農夫、農產品、食物里程、WTO等,以農田為核心,孩子們發展各名詞間的關係。藉由關聯性的討論,協助孩子們思考農業的產業鏈。

【新北市雲海國小】孩子們發展農田心智圖。

【新北市雲海國小】以農田為核心的心智圖設計。圖片來源:人禾基金會

 

好菜追追追

透過菜單設計、食材選擇及市場採買等活動,挑選取捨,進而討論均衡飲食,思考生產到銷售的環境成本。

【新北市永定國小】分組食材購買時間。

【新北市永定國小】食材購買需衡量預算及營養成分。

【新北市永定國小】食物里程計算。

【新北市永定國小】菜單設計發表。(左一為人禾基金會講師黃靖淵)


 

人禾基金會

人禾基金會自2007年成立至今,以推動體制內環境教育的落實、環境學習中心的建構、擴大社會對永續環境議題的關注和參與為目標,持續投入環境學習中心經營、主題推廣、多元發展等工作。

人禾基金會:https://eeft.org.tw/

神農計劃向前走Part 1-新北市石碇區

神農計劃以有機飲食、土地教育、家鄉認同三大核心,與苗栗、屏東14所小學共同建立友善栽種的校田,讓田園成為教室。邁入第八年,神農計劃走入新北市,邀請更多小學,一起玩出不同的教育可能。

石碇區簡介

石碇位在台北盆地東南山區,過去因煤礦產業蓬勃發展及地處交通樞紐(台北─宜蘭陸路主要幹道)而形成聚落。隨著產業沒落,人口逐漸外移。境內多山及河川,低程度的開發讓石碇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

(新北市石碇區野生馬告。)

 

神農小學,新登場!

  1. 雲海國小

台灣北部海拔最高的小學(海拔525公尺),由於得天獨厚、群山環繞的地理位置,雲海國小有豐富的生態環境,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致與生態特性緊密結合學校課程發展。

 

  1. 永定國小

位在新北市石碇區永定里蚯蚓坑的永定國小,沿106縣道往平溪蜿蜒路旁,四周青山環繞,站在校內的桐花亭便可聽見永定溪的潺潺流水聲。

學校原屬礦區,全盛時期採煤工人千餘人,學生曾達八百餘人,70年代礦業沒落,山區耕種不易,人口外移,學生逐年減少,藉由主題課程實施媒體素養教育及環境鄉土教育,以及閱讀計畫及多元社團活動,發展特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