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神農計劃
神農計劃七年成果展 用一塊校田 翻轉台灣食農教育
2020-11-04 聯合報-消費C6 文/項璿
【校田裡的生活課】七年成果展系列活動│校田生態健不健康,獨居蜂告訴你
校田的生活課如何操作?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習不代表會應用於生活中,城市方舟工作室藉由融入生活的三大教學法,即為「體驗式教育」、「共融式學習」與「雙向做中學」,從學種田,學習昆蟲知識的校田課程中,帶著學生體驗如何過一個好生活。
「體驗式教育」做為廣泛性問題,為了生活而學習,並將經驗應用於生活中。課程不只學知識,更要體驗生活!
「共融式學習」讓每個孩子在同樣的教學環境中,選擇自己的課程並進行探索,適性發展與教學,從素養的教學要重建孩子喜好的課程。
「雙向做中學」透過老師教學,學生回饋,雙向溝通的方式來協調出雙方適用且相互成長學習的課程。
認識神農計劃的三大核心(有機飲食、家鄉認同與土地教育)後,校田裡的生活課會設計什麼樣的課程?
課程以「引導」、「討論」與「分享」做為一系列主軸,並以年級劃分課程內容,為因應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學習的知識,適用的小肌肉群發展等而分層。低年級同學進行花草課程,由於植物較容易接觸、觀看與聞氣味,從感官體驗來認識植物與生態;中年級同學學如何玩土壤,土壤做為一個小生態,可觀察校田生態及作物生長狀況;高年級同學則可操作工具,抓蟲玩蟲的生命教育,在老師安全的引導及陪伴下,同學們了解生物皆可接觸,即便是有毒的生物,運用正確方式與保持適當距離也可觀察。
校田的生活課選擇「昆蟲」為主題的原因
- 打破害怕昆蟲的舊認知。通常人類天性是不會懼怕昆蟲,尤其孩子更是。經由後天的學習經驗,逐漸易產生害怕的心理狀態,或是被禁止接觸等,過多的限制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及創造力。從安全的引導或使用工具來觀察昆蟲,觀察完後回歸於自然,建立一個良善的學習方式。
- 昆蟲在物種生態系中比例高,生活中處處皆可發現。如居家昆蟲可能有上百種,在與昆蟲好好相處中來啟發靈感。
- 仿生,模仿生物來完善生活機能。如飛機構造,起初是模仿蜻蜓的身體構造特性來穩定飛行。
「學習虛擬東西,不如接觸真實的大自然。」另,透過親生命假說,有生命的生物較容易激起人類的興趣。而大自然對生活也具有重要影響,像是人需要一點聲音來平衡,因此有白噪音的需求產生。
為何昆蟲那麼多,卻選擇將獨居蜂課程帶入神農小學?
- 校田中種植著作物,是獨居蜂的天然糧倉,蔬果中的害蟲也能作為蜂寶寶的食物來源,透過與校田結合來認識生態系的百變且美麗的樣貌。
- 城市方舟工作室本身是從事獨居蜂的推廣教育,希望小學教育也能將獨居蜂做為教育的示範課程。
- 大部分台灣獨居蜂為本地的原生物種,可做為原生種持續出現在周遭並反映出生態健康與否。
- 獨居蜂種類繁多,相對其他生物容易入手,校園或住家旁即可發現。
- 由於獨居蜂的居住空間佔地不大,簡易擺放一個小巧的獨居蜂旅館或戶外的小土堆,便可讓孩子觀察獨居蜂生長。
- 獨居蜂性情溫馴,易受驚嚇、不主動叮人。
認識獨居蜂
蜂分為社會性及獨居性。社會性蜂成群居住,有階級分工,僅有女王蜂可產卵,工蜂則需築巢、訪花及育幼,此類蜂主要為蜜蜂、熊蜂及虎頭蜂等。獨居性蜂,獨居蜂媽媽佈置育嬰房,一個房間通常僅有一個蜂寶寶居住,而獨居蜂媽媽將食物擺放在寶寶旁便離去,使其獨自生長。
現今,居住在城市的獨居蜂生活壓力劇增,如住家的牆角、樹木的孔隙或土堆等,而此處容易被清除。為提倡獨居蜂的居住正義及做為棲地補償,城市方舟工作室著手蓋建獨居蜂旅館,起初是簡單的木箱放置泥土,或綁竹子,目前規模逐漸擴大,在全台則超過1500棟獨居蜂旅館。
現場觀眾觀察蜂類標本
「培養科學素養,需要日復一日的練習。」
「觀察」、「實作」和「分享」是城市方舟工作室重要的教學元素,從動手做、用心看的過程中觀察自然素材,重新思考,創造自己的答案與感想,並彼此溝通與分享。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孩子可以獨立追求自己喜愛生活的能力。
城市方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謝宗叡分享「與其做不好一百件事,不如我們好好做好一件事」,並以此為出發點,將創新翻轉教學融入生活,慢慢在孩子心中發酵。
【校田裡的生活課】七年成果展系列活動│農夫家教班:手把手改造老師變專業農夫(含漬物菜譜)
菜鳥新農的意外開端
貓裡小學團的淑慧老師談到「回到鄉間時,細胞彷彿都不一樣了,這是都市生活感受不到的。」憶起當初帶著生病的狗狗來到農村生活,經過每日鄰近的農田景致,由於喜愛大自然,逐漸從一名過自己生活的消費者轉而扮演起農村的生產者。遇見台灣好基金會後,原先手拿鋤頭的雙手,再添上麥克風,站上講台、成為在小學開講的「農老師」。淑慧老師期許藉由食農教育的途徑及推廣,重啟越多人對於土地、自然與生活的感受及認同,如同她在農村的社區中所為之動容一種「土地與人生活息息相關」氛圍,將這份熱愛的動力持續傳遞給下一代。
棗農的一年
成立有機管理的Me棗居自然農園的淑慧老師,分享號稱台灣紅寶石的紅棗的種植法則,需要配合著自然的時令節氣。春季為棗樹甦醒的時節,強調「修補生態失衡的友善耕作」,因而不會使用化學農藥來除蟲,運用科學家般的研究精神尋找改善的方式,避免無辜且良善的昆蟲遭殃,如扮演重要授粉者的蜂類。在夏季是棗樹生長及採收的季節,尤其是七月採收時,紅透半邊的紅棗是最好吃的狀態。淑慧老師透過「用人的方式想紅棗樹,一切變得簡單」的心境,巧手將農田轉而如彈簧床一般的舒適,供棗樹茁壯生長,並就地取材自製有機肥料,如使用牛糞堆肥。而在秋冬則是將採收的紅棗乾燥加工,尋求最低的碳里程生產,製作成紅棗乾,手工果醬等創意農產品。同時,冬季也進入棗樹土地的修復期,給予大自然時間,將棗枝回歸泥土產生有機質,移除多餘的枝枒,形成碳循環。
現場試吃體驗
食物背後的風土情懷及家鄉認同
不僅種植紅棗樹,淑慧老師近年來也開始種植生日樹。因為在傳統文化習俗中,父母親會在女兒出生後,為女兒種下一顆專屬於她的樹木,未來出嫁時,做為手工木製的家具嫁妝。此外,黑豆酒也有特殊的文化意涵,孕婦的母親會在孕婦剛懷孕時為其釀造黑豆酒,做為孕婦做月子期間的補酒。食物不僅做為進食的單純功用,食物背後的風土情懷以及生產者對其的情感是不能遺忘的,代表著在地生活的展演,串聯生產過程中的家鄉及土地認同。
【有機蔬果糖醋漬──油甘、蘿蔔、洛神】菜譜
食材:油甘、白蘿蔔、洛神
調味料:鹽巴、砂糖、有機蘋果醋(or米醋)
容器:玻璃罐
〔食材處理〕
油甘
1.洗淨
2.以叉子或刀在油甘上戳洞、劃開
3.加入些許鹽巴,以雙手抓至出水
4.倒入滾水中,過水5秒即可撈出
白蘿蔔
1.洗淨、晾乾
2.有機蘿蔔可削厚皮使用(全食物不浪費)
3.將削下的皮切段、蘿蔔切片
4.抓鹽
5.抓好鹽的蘿蔔過滾水(10秒)勿煮熟
洛神
1.洛神花洗淨、晾乾
2.ㄧ朵切三瓣
〔裝罐〕
1.依序放入處理過的白蘿蔔、蘿蔔皮、油甘、洛神
2.蓋上一半糖、淋上有機蘋果醋(糖醋比例2: 1)
3.蓋上蓋子搖勻
4.開蓋灑上另一半糖
5.蓋上蓋子搖勻
糖醋漬調味料比例|醋:糖:水=1: 2: 3
(*此次因油甘會大量出水,因此不額外加水、鎖住蔬果天然水分)
神農計劃向前走!
神農計劃經過七年在十四所小學的實踐,
我們決定要把對的事情,繼續做下去。
「我的學校可以加入神農計劃嗎?」
「我能參加教師研習嗎?」
「我能以支援系統的身分加入神農計劃嗎?」
—–
今年,我們將持續邀請認同校田就是一間最好的立體教室,願意在校內開闢一畝田,帶著學生走出教室,腳踩在土裡,從耕種中歷練,激發孩子自主學習動機,想要讓孩子從種菜中培養學習力、創造力與品格力的學校、企業、支援系統,加入神農計劃行列,和我們一起攜手前行。
【成為神農小學】
-營養午餐一道有機蔬菜
-校田建置
-農老師農事指導
-農場參訪
-創新土地教育課程
【神農計劃執行經驗分享&交流】
-如何造校田?
-校田結合課程內容?
-校田裡的十堂課
-搬開校田裡的小石頭
【成為神農計劃支援系統一份子】
-青年農夫:農事專業知識授課
-創新教育團隊:發展食農領域相關創新課程內容
-有機農場:有機飲食教育推廣
-回鄉青年工作室:在地文化、自然生態深耕
-農業單位組織:提供專業知識諮詢
詳細資訊:神農計劃向前走!
【校田裡的生活課】七年成果展│系列活動大公開
校田裡的生活課 10/27(二) 將於誠品信義店Forum準時開課!
除了展覽之外,
台灣好基金會邀請多位參與神農計劃的講師來到現場,
和大家分享他們在神農計劃中扮演的角色,
也帶著大家認識他們都做了些什麼。
【活動一】 阿芳仔的家族農業史:黃瑋傑彈唱會
今年四月,黃瑋傑受台灣好基金會邀請,帶著吉他、驅車前往苗栗縣銅鑼鄉的神農小學──中興國小,教孩子們唱歌、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創作故事,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黃瑋傑認為,參與神農計畫是忙碌生活中的一種提醒,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面向土地、記得放緩腳步,踏實生活。台灣好基金會再次力邀黃瑋傑來到神農計劃成果展現場,和觀眾訴說那些他看見的農村故事。
時間:2020.10.31 14:00~15:30
地點:誠品信義cooking studio
活動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009011201481153139086
【活動二】《校田裡的生活課》新書分享
七年來,台灣好基金會穿梭在苗栗與屏東 14間神農小學,《校田裡的生活課》由作者李佳芳採訪老師、農友、社區,看他們如何將小鄉鎮與農村的困乏,透過神農計畫轉化成為最好的教育現場。本次講座邀請作者李佳芳主講,與您分享成書過程中發生的大小事。
時間:2020.10.31 16:00~17:00
地點:誠品信義cooking studio
活動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009011204585370975220
【活動三】用嘴巴留住生態:生態廚師的「野草料理」
食農教育工作者的視野裡不能只看見農作物,我們邀請神農計劃創新教育團隊的蘇立中老師,帶大家認識田裡常見的野菜與野草,並以野草入菜,讓孩子們品嚐阿公、阿嬤口中的民俗植物。屏東潮南國小的老師與孩子也將到現場,分享他們的學習成果。現場示範「大花咸豐草煎蛋料理」、「九層塔牛奶冰沙」。
時間:2020.11.07 15:00~17:00
地點:誠品信義cooking studio
活動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009011207181836965022
【活動四】農夫家教班:手把手改造老師變專業農夫
來來來,想學做新手農夫的老師們,別緊張,我們請來有二十年有機耕作經驗、輔導苗栗神農計劃小學們的專業顧問,同時也是孩子農老師的陳淑慧,分享從 0 到 1、從 1 到 10,從種子到加工品的深厚功力;幫助你華麗轉身,成為校田綠手指兼專業食農教育工作者,現場更將分享有機蔬果漬等友善加工品製作,帶你透過「吃」快速認識農老師的專業功力!
時間:2020.11.14 15:00~17:00
地點:誠品信義cooking studio
活動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009011209331547846707
【活動五】校田生態健不健康,獨居蜂告訴你
在台灣所有蜂種中,獨居蜂占九成。除了蜜蜂,性格溫馴有著極高授粉率的獨居蜂是協助花草樹木授粉的重要推手。神農計劃不灑農藥的校田,就像是為毛毛蟲開的自助餐店;田裡飛天遁地無所不在的昆蟲,就是最好的生態指標,培養孩子對細節的觀察力,視野跟著昆蟲鑽進泥土、又飛上天空。神農計劃透過創新好玩的課程、教學,例如「獨居蜂旅館」、「校田寶可夢」,讓孩子們在校田這個戶外立體教室裡,快樂學習。
時間:2020.11.15 15:00~17:00
地點:誠品信義cooking studio
活動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009011212497660062790
※ 五場活動皆為免費活動,請上ACCUPASS活動通售票系統線上報名。每場開放50人,人數額滿為止。
【校田裡的生活課】七年成果展│志工熱烈招募中
你知道食農教育在做些什麼嗎?
對食農教育好奇的你,
別錯過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報名 2020神農計劃七周年成果展校田裡的生活課,
和我們一同備課!
展覽資訊|
時間:10/27~11/15
地點:誠品信義店3F Forum
招募對象|
年滿18歲
對食農教育、農業傳播領域有興趣
對展覽、活動現場執行有熱忱
善於團隊合作、獨立作業者
熱愛分享、傳遞關懷者
申請流程|
【申請表單填寫】9/1(二)~9/13(日)
(問卷傳送門:https://www.surveycake.com/s/aQwP4)
【電話面試】9/14(一)~9/25(五)
【錄取通知】9/28(一)
【排班確認】10/5(一)
※合格經通知者,必須參與培訓課程,無法配合培訓者,將取消資格
培訓時間|
14:00~17:00
日期未定
填寫問卷時務必回答 10/19(一)~10/23(五) 可參與培訓之日期
志工服務內容|
展場導覽
展售協助
活動執行
活動記錄
志工好康│
誤餐費補貼(展期結束後統一發放)
感謝狀*1
秋-校外教學樂遊遊
認識蠶、認識蜂、認識新奇的黑水虻
踏進放學路上常見的果園
拜訪鄰居伯伯上班的研究基地
水圳玩水、田間焢窯 樂遊遊
秋季校外教學,苗栗11所神農計劃學校,拜訪了鄰近的有機農場,也讓在地更多農場、研究單位與學校學童交流、互動,拉近彼此的關係。
謝謝所有協辦校外教學的農場、機關,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窗。
-
西湖鄉/多多龍有機果園
主人問:請問為何叫「多多龍果園」
小朋友聽過一次解說就記起來了,是因為果園位在西湖「龍」洞村,還有果園家族生肖屬「龍」的人多,所以取名為「多多龍果園」。果園採有機種植,位於山坡地,從果園坪頂處往下望村落景象盡收眼前。孩子們一路斜坡直奔登頂。主人張治榮本身在農會也擔任指導員推廣技術,對於柑橘、檸檬、柚子種植技術都相當有經驗。以農園的水果帶孩子手作檸檬醋、柚子環保酵素。農園阿嬤也幫孩子的午餐加菜,準備了客家控肉、福菜湯,龍洞社區還提供硬體桌椅協助,人情味十足。
-
西湖鄉/龍晴覓義農場
火「龍」果在「晴」天生,好吃的火龍果尋「覓」宋貴「義」。
農園宋貴義以環境控制的專業,投身農業,把專業領域的理論和方法運用在火龍果的栽種管理,讓常見的火龍果有高品質。跟著專家學種有機火龍果,品嘗肉細的火龍果吧!
-
公館鄉/ 穿龍圳、Me棗居、穿龍豆腐坊
認識灌溉水圳、到Me棗居摸一摸鬆軟的植被、到穿龍豆腐坊體驗本土豆的大小、觸感,在地的農食之旅。
-
公館鄉/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推開苗栗農業改良場的大門!小朋友第一次走進農改場。場內有台灣蠶業文化、蜜蜂館、農業博物館、昆蟲館、生物防治館...,熱情專業的阿姨叔叔解說帶領孩子挖掘知識寶藏。
-
西湖鄉/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
黑水虻 是什麼?在五湖國小附近的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有專家研究,進行各項實驗,正可以讓孩子了解這個對於農業永續循環的昆蟲。
更多認識請參考https://www.agriharvest.tw/theme_data.php?theme=article&sub_theme=article&id=1197
-
通霄鎮/廻鄉有機農場
一直以來校外教學合作的廻鄉有機農場,這次運用季節作物-洛神花作為教學設計,帶小朋友親自體驗洛神花的採收等農事,還有帶著孩子幫花兒做人工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