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神農一日學校

一場園遊會節省近1000個垃圾!不會麻煩的餐具租借

作者:青瓢-新創環保杯租賃系統

文章網址:http://e-info.org.tw/node/203256

 

說到一般戶外活動、市集,難免攤商在賣食物、飲料的時候,必須提供免洗餐具給大家盛裝,如果是校內、公司內部自己舉辦的園遊會可以呼籲大家自備餐具,但如果很多校外的來賓來參加活動,那如何做到大幅度的減少免洗餐具使用呢?

這一場在苗栗校園的活動,給大家做了很好的示範!

租賃取代免洗,工友奇怪垃圾少

1月14日,青瓢到了苗栗中興國小,參加台灣好基金會×神農計劃主辦的「2017神農一日學校 苗栗11校影像紀錄展」。在主辦方單位及策展單位老家用心的安排之下,將青瓢的杯子用在與老家咖啡及一涓白杏仁甜品店共同參與的「台灣好吧」攤位,在來賓購買超好喝的咖啡或杏仁茶的時候,用青瓢的杯子承裝,取代掉原本預計使用的免洗紙杯。而來賓如果選用青瓢的環保杯,只要付押金30元即可租借一個杯子,並在使用完畢、歸還後全額退還押金。

另外在「農市場」的規劃的方面,有販售學生在學校自己栽種的有機蔬菜,也不提供購物袋,改由另購社區媽媽製作的環保袋。有提供熱食的攤位,提供餐盤與筷子租賃,讓大家在享用美味的蘿蔔糕及板條的時候,有更環保的選擇。

活動的最後,主辦單位將小朋友在學校栽種的有機蔬菜,煮成一杯一杯的蔬菜湯,為這一年來的努力一起乾杯。

據統計整場活動下來使用了600多個環保杯、100多雙筷子、100多份餐盤,其中更有因活動前的呼籲而自備餐具的來賓,減少了近1000個免洗餐具。並且,在租賃餐具的模式之下,大家都很守規矩的把餐具歸還,整場活動餐具的遺失不到1%。而許多小朋友對於租賃的方式感到新奇,很主動的把餐具拿來退押金!對於主辦單位來說,又是讓孩子們無形之中學到了不要浪費資源的一堂課程。

 

少用的免洗餐具如果換算成少用的紙餐具,將近少砍了五分之一棵8公尺大樹,並且為整場活動減少了80%的垃圾,隔天學校的工友叔叔還覺得奇怪,怎麼垃圾這麼少!

用心設計與溝通,環保其實不麻煩

推廣零廢棄活動的理念很困難嗎?

這樣一場順利的零廢棄活動,一開始在策劃的時候,許多攤商不了解為什麼還要特別去「租餐具」,不過歸功於主辦及策展的單位在前期用心場地設計、與參加活動的攤商溝通及協調,讓整個活動很順利的執行。原本抱著遲疑態度的攤商,也覺得這樣的結果並不會很麻煩,而且還很環保!

主辦零廢棄活動其實最擔心的就是商家的生意因此受到了影響而不願意配合。因此現場還是有準備一些免洗餐具給需要外帶的朋友,但是會多收5元的費用,不會無償的提供外帶餐具。主辦單位的用心讓來賓用最舒服的方式使用租賃餐具,並且也柔性的滿足部分需要外帶的需求(活動中外帶的民眾比例在20%之內),讓這一場活動充滿零廢棄的理念,也讓每一個人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覺。

農田就是教室 苗縣11小學「神農計畫」成果豐碩

文章網址:http://e-info.org.tw/node/202500

 本報2017年1月18日苗栗訊,公民記者黃淑玲報導

由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發起的「神農計畫」,14日在苗栗中興國小舉辦「神農一日學校」活動,除豐碩成果發表,透過影音記錄呈現師生共同策劃、耕耘與分享的過程,參與的企業與學校師生共聚一堂,宛如嘉年華會。

神農計畫自2015年邀請九家企業認養當地11所小學,進行有機飲食、土地教育、家鄉認同的播種學習,推動「一所學校、一畝校田」。在這次的神農一日學校上,新英國小的學童更自豪地宣布,他們的菜園是「蟲蟲們的吃到飽餐廳」。

一畝校田帶動 凝聚苗栗新力量

透過神農計畫創建的平台,匯入各方的資源進入苗栗。邀請回鄉青年陳鵬文與他行深工作室的夥伴共同策劃,年輕人進入學校細心記錄11所小學裡,孩子們在校田上的學習和笑容。希望透過農作,讓孩子們更可以體會到食物的珍貴與氣候的變遷,當作物遇上天然災害,如何面對挫折,當豐收時,樂於分享的愉悅。

「神農計畫」從2013年起一個單點的計畫起,已然變成苗栗新力量的凝聚平台。

「神農計畫」各學校以校田為核心,無論是自然課、社會課、數學課、電腦課都從「校田」發掘題材,從土壤、昆蟲、節氣、烘培、加工都是知識,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機。基金會也邀請台大昆蟲系碩士蘇立中帶領孩子們進行校田生態觀察、紀錄,一個校田就是一個生態系,建立自己的校田生態圖譜。

精髓是「特色作物」。每個學校都選擇一種代表故鄉的特色作物,孩子們透過對特色作物的認識與耕植,認識故鄉的水文與人文,從玉米、小麥米、洛神花、百香果地瓜、花生、杭菊….等,11所學校的特色作物,顯示苗栗不同村落的農作特色與社區互動,孩子們對自己的故鄉認識更深、認同更強。

每個學校依歲時節氣種植的當季作物,每有豐收,部分成為孩子們營養午餐加菜的來源,自種自食,更懂珍惜。另一部分則依每個學校發展重點不同,例如興隆國小義賣籌款資助孤兒院、新英國小烹煮後帶去隔壁養老院陪伴爺爺奶奶用餐、中興國小則發展文創小物市場義賣…,一個學校ㄧ種計畫,都是為了讓孩子們懂得分享與回饋。

神農一日學校 宣揚愛護土地理念

第一屆「神農一日學校」會場裡的設計,以在生資源與永續留在學校裡為前提,以「神農的大腳印」作為想像,以「農事再生」的展覽主題,結合各校學生的特色作物展演與現場的教育裝置藝術,敘述神農計畫的多元農事學習與成果;同時展覽空間設定為中興國小全校空間,透過校園環境空間的利用,展現神農計畫透過環境教育傳達教育精神的形式與氛圍,讓所有的觀眾一同站在土地教室上享受神農的教育理念。

展示的部份有高中美術班與國小跨齡合作,以再生材料製作稻草人迎賓、走出水泥屋,在大樹的擁抱下上課的自然校室、11所學校與特色作物加上九家贊助企業()的心田走廊、社區媽媽運用台灣好基金會在池上舉辦活動回收的路旗,手作成美麗的環保袋;始業式由參加學校師生以戲劇與音樂表演出感想,舞台一側,師生們的澎湃收獲滿滿。苗栗有機小農也一起來響應的「農市集」,以及強調環保的再生藝術工作坊,都是「神農計畫」愛護土地的宣示。

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表示:「一畝校田,豐富了孩子們學習的無限可能。教育非常迷人,我們不只播下一顆種子,更需要深耕。種子只要種下去,加上灌溉,就有發芽的一天。我們推動的是食農教育,透過農作全程參與,陪伴孩子們,學習到如何平等對待大地。新英國小的孩子們說,他們的菜園是蟲蟲們的吃到飽餐廳,就非常令人振奮。 從觀察種甚麼農作,會引來甚麼蟲,透過專家指導,讓孩子們記錄,畫生態圖譜,從攝影學習到以不同角度看世界,都是擴展學習的領域。」

董事長柯文昌表示:「一所學校,一畝校田,孩子們透過農事體驗,認識故鄉水文歷史,才能真正體會故鄉的美好,愛護土地的價值。校田就是他們的教室,透過農事教育帶領師生有系統的認識生長的土地環境,一起建立永續利用的『共好』的經神。」

註:包括普訊創投、互動國際數位、光洋應材、京元電子、貿聯控股集團、東博資本、三商美邦人壽、達航科技、1881TPWS台灣職業女性聯誼會。

※本報導與串樓口合作刊登

校田當教室 9企業助苗栗推神農計畫

中時電子報/邱莉玲/台北報導 

文章網址:https://goo.gl/cm5MfR

 

台灣好基金會在2015年推出「神農計劃」,邀請9家企業認養苗栗11所小學,進行有機飲食、土地教育、家鄉認同的播種學習,推動「一所學校、一畝校田」,上周六(14日)舉行周年發表,看到由小學生耕種的各式作物,讓貿聯控股董事長梁華哲等贊助企業家感動,又開心!

梁華哲表示,透過具教育意義的活動培養下一代,是強化台灣人力素質的關鍵,台灣一直在資訊科技表現強,貿聯今年也將擴大在台研發投資;1881TPWS台灣職業女性聯誼會會長楊妍蓁表示,此計畫為台灣種下一顆顆寶貴種子,未來這群小孩長大就會懂得守護這片土地。

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指出,神農計畫主要有三個面向:帶領孩童種值有機健康食物,強健體魄;推廣土地、環境教育;以及與返鄉創業青年等在地結合,是以共好的概念,尋求各鄉鎮共生共榮之道。

類似作法在美國也有,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從在美國研修健康飲食療法的女兒獲得「Farm to school」的資料,美國農業部編列大筆預算在全美4萬多間小學推動Farm to school計劃,參與學校在校內開闢實習菜園。

柯文昌也因此得到啟發,邀請苗栗迴鄉有機農場合作,在苗栗認養3所小學,推動升級版的Farm to school,提供經費由當地有機小農供應食材,讓孩子每天吃有機營養午餐,並在校內開闢校田讓孩子親手種植,學會用自然農法種出有機健康食物,並透過土地教育讓孩子們對土地環境與故鄉人文有更深的認識,建構有機飲食、土地教育、家鄉認同的跨領域學習模式。

2015年柯文昌更邀請企業好友加入「神農計劃」,包括互動國際數位、光洋應材、京元電子、貿聯控股集團、東博資本、三商美邦人壽、達航科技、1881TPWS台灣職業女性聯誼會等9家企業,認養11所苗栗小學,為偏鄉孩子創造更多的教育資源,各校以校田為核心,無論自然課、社會課、數學課、電腦課都從校田發掘題材,從土壤、昆蟲、節氣、烘培、加工都是知識,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機。

李應平指出,每個學校選擇一種代表故鄉的特色作物,是「神農計畫」的精髓,孩子藉此認識故鄉的水文與人文,顯示苗栗不同村落的農作特色與社區互動,將對自己的故鄉認識更深、認同更強。

過去一年,孩子與土地、老師與學生、學校與社區,因為神農計劃發展出一種新的連結,「神農計劃」也從單點計畫變成苗栗新力量的凝聚平台。

 

台灣好基金會神農計畫周年成果展「神農一日學校」14日舉行,貿聯控股董事長梁華哲、1881TPWS台灣職業女性聯誼會會長楊妍蓁等企業家,及11所苗栗小學校長、返鄉創業青年一同參與。圖/邱莉玲

(工商時報)

超級變變變 神農一日學校展驚奇

聯合報新聞網/ 記者胡蓬生

文章連結:https://goo.gl/n3Mx73

 

台灣好基金會去年結合企業認養苗栗縣11所國小,推動有機飲食、土地教育,各校都開闢了自己的校田,栽種具有在地特色的作物,校田也成了學習的教室,今天在銅鑼鄉中興國小舉辦「神農一日教室」,各校師生以「超級變變變」表演模式,將農事體驗學習的過程呈現出來。

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去年邀請企業好友認養苗栗縣11所國小,包括普訊創投、互動國際數位、光洋應材、京元電子、貿聯控股集團、東博資本、三商美邦人壽、達航科技、1881TPWS台灣職業女性聯誼會等9家企業一起擴大在苗栗推動「神農計畫」。

神農計畫邀廻鄉有機農場合作,透過在地有機小農供應食材,讓學童每天都吃有機營養午餐,並在校內或校旁開闢校田,讓孩子以自然農法栽種出有機蔬果,建構有機飲食、土地教育及家鄉認同的跨領域學習模式。

11校各自栽培的特色作物,包括蔬菜、稻米、果樹、杭菊、洛神花、黃金玉米、小麥、花生、地瓜、百香果等,各校也透過交流交換食材,分享經驗。

今天的成果發表會安排了闖關遊戲,各校學童也設計趣味的超級變變變表演,有學校將白雪公主的故事,改編成化肥皇后陷害有機公主的情節,也有的透過道具和解說,學童變身成毛毛蟲、小農夫和蔬果,生動地呈現在學校有機農園栽培的歷程,趣味橫生,不時引來台下陣陣笑聲和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