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獨居蜂

【屏東神農計劃】創新教育課程:獨居蜂劇本創作(109學年度上學期-高年級)

屏東創新教育課程按低中高三年段漸進式的課程設計,以校田為核心,發展植物、土壤以及昆蟲三大主題。除了知識的內容講授,課程中創新教育團隊的引導、任務活動搭配美感素養、團隊合作、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科學探究等能力養成。情境式教學希望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與核心素養的建立。

創新教育高年級課程創作-獨居蜂的家。

 

獨居蜂的奇幻旅程

109上學期創新教育課程:城市方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謝宗叡(小新老師)說明這學期課程內容。
(109上屏東聯合教師研習)

由城市方舟工作室謝宗叡老師設計與指導的神農創新教育高年級課程,以生活中常見卻不被熟悉的獨居蜂出發,帶領孩子們一起發現校園中的昆蟲世界,踏上成為校園昆蟲寶可夢大師的旅程。課程故事情境化,孩子們在昆蟲世界透過團隊合作、發現問題、找尋答案及解決問題,充分發揮科學實驗精神,研究成果的呈現也展現出孩子們創意思考的創造力。

 

過去獨居蜂生態課程,製作獨居蜂校園旅館。(108下學期屏東縣潮州鎮四林國小)

 

冒險啟程:故事編劇與分鏡繪製

過去的課程中已完整介紹獨居蜂生活習性與居住生態,這學期,小新老師帶著「故事繪本」的概念,引導孩子們將腦海裡的畫面具體呈現。全班分組合作,以共同編劇的模式,創造屬於自己的獨居蜂故事。

109上學期創新教育課程:同學分組設計故事畫面及場景。(屏東縣南州鄉南州國小)

每位獨居蜂編劇需要熟悉劇本的主要角色—獨居蜂,將其外觀特性、生活習慣納入劇本,創造既合情又合理的獨居蜂個性,與學校各個場景結合,發展情節。孩子們有效利用小新老師提供的大自然素材,如:枯木、落葉,展現出具創造力的一面,賦予獨居蜂們蓬勃的生命力。

109上學期創新教育課程:同學分組設計故事畫面及場景。(屏東縣南州鄉南州國小)

 

冒險最終章:獨居蜂世界的VR放映

109上學期創新教育課程:獨居蜂故事呈現。(屏東縣潮州鎮潮南國小)

劇本與場景完成後,到了旅程的首映會囉!孩子們分工扮演不同角色,只為呈現出最身歷其境的獨居蜂世界。各組的不同呈現方式及語境,提供孩子們一覽同儕的各式視角,找尋最適合自己的詮釋方式,而孩子們的多變視角彷彿觀眾的3D眼鏡,看見活潑且真實的獨居蜂生活。藉由創意發想與實踐,昆蟲知識在創造中內化成為孩子們的養分。

109上學期創新教育課程:獨居蜂故事呈現。(屏東縣潮州鎮潮東國小)

課程設計、執行:城市方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 謝宗叡


神農計劃創新教育團隊:城市方舟工作室

(圖片取自城市方舟工作室臉書粉絲專頁,圖右:王庭碩,圖中:謝宗叡,圖左:扶尚睿)

台大昆蟲所博士生王庭碩、扶尚睿、以及中興大學昆蟲所碩士謝宗叡三人共同創立,設計系列結合自然環境的獨居蜂課程,在校園中建置「獨居蜂旅館」,帶孩子從觀察獨居蜂入住狀況分析環境問題。

 

COME BACK to ME 是臺灣第一個推廣獨居蜂旅館的團隊,由三個昆蟲系的夥伴王庭碩、謝宗叡與扶尚睿所組成。其核心目標並非提倡目前主流的城市養蜂,而是透過「COME BACK to ME x 城市養蜂是Bee要的」粉絲頁作為教育平臺,以圖文的方式,讓一般民眾能對蜜蜂以及獨居蜂,甚至是環境改善的基本知識有初步的瞭解,也跟大家分享我們城市養蜂在實際操作上可能遇到的問題。藉由這一連串的教育與實際行動, 讓我們能真正拉近自然與城市的距離。

 

城市方舟工作室:https://www.facebook.com/comebacktobee

城市養蜂是BEE要的:https://comebacktobee.weebly.com/

微笑台灣-食農生態教育團隊 城市方舟與舞春工作室,不只學生也讓老師重拾學習的樂趣: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3916

【校田裡的生活課】七年成果展系列活動│校田生態健不健康,獨居蜂告訴你

校田的生活課如何操作?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習不代表會應用於生活中,城市方舟工作室藉由融入生活的三大教學法,即為「體驗式教育」、「共融式學習」與「雙向做中學」,從學種田,學習昆蟲知識的校田課程中,帶著學生體驗如何過一個好生活。

「體驗式教育」做為廣泛性問題,為了生活而學習,並將經驗應用於生活中。課程不只學知識,更要體驗生活!

「共融式學習」讓每個孩子在同樣的教學環境中,選擇自己的課程並進行探索,適性發展與教學,從素養的教學要重建孩子喜好的課程。

「雙向做中學」透過老師教學,學生回饋,雙向溝通的方式來協調出雙方適用且相互成長學習的課程。

 

認識神農計劃的三大核心(有機飲食、家鄉認同與土地教育)後,校田裡的生活課會設計什麼樣的課程?

課程以「引導」、「討論」與「分享」做為一系列主軸,並以年級劃分課程內容,為因應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學習的知識,適用的小肌肉群發展等而分層。低年級同學進行花草課程,由於植物較容易接觸、觀看與聞氣味,從感官體驗來認識植物與生態;中年級同學學如何玩土壤,土壤做為一個小生態,可觀察校田生態及作物生長狀況;高年級同學則可操作工具,抓蟲玩蟲的生命教育,在老師安全的引導及陪伴下,同學們了解生物皆可接觸,即便是有毒的生物,運用正確方式與保持適當距離也可觀察。

 

校田的生活課選擇「昆蟲」為主題的原因

  • 打破害怕昆蟲的舊認知。通常人類天性是不會懼怕昆蟲,尤其孩子更是。經由後天的學習經驗,逐漸易產生害怕的心理狀態,或是被禁止接觸等,過多的限制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及創造力。從安全的引導或使用工具來觀察昆蟲,觀察完後回歸於自然,建立一個良善的學習方式。
  • 昆蟲在物種生態系中比例高,生活中處處皆可發現。如居家昆蟲可能有上百種,在與昆蟲好好相處中來啟發靈感。
  • 仿生,模仿生物來完善生活機能。如飛機構造,起初是模仿蜻蜓的身體構造特性來穩定飛行。

「學習虛擬東西,不如接觸真實的大自然。」另,透過親生命假說,有生命的生物較容易激起人類的興趣。而大自然對生活也具有重要影響,像是人需要一點聲音來平衡,因此有白噪音的需求產生。

 

為何昆蟲那麼多,卻選擇將獨居蜂課程帶入神農小學?

  • 校田中種植著作物,是獨居蜂的天然糧倉,蔬果中的害蟲也能作為蜂寶寶的食物來源,透過與校田結合來認識生態系的百變且美麗的樣貌。
  • 城市方舟工作室本身是從事獨居蜂的推廣教育,希望小學教育也能將獨居蜂做為教育的示範課程。
  • 大部分台灣獨居蜂為本地的原生物種,可做為原生種持續出現在周遭並反映出生態健康與否。
  • 獨居蜂種類繁多,相對其他生物容易入手,校園或住家旁即可發現。
  • 由於獨居蜂的居住空間佔地不大,簡易擺放一個小巧的獨居蜂旅館或戶外的小土堆,便可讓孩子觀察獨居蜂生長。
  • 獨居蜂性情溫馴,易受驚嚇、不主動叮人。

 

認識獨居蜂

蜂分為社會性及獨居性。社會性蜂成群居住,有階級分工,僅有女王蜂可產卵,工蜂則需築巢、訪花及育幼,此類蜂主要為蜜蜂、熊蜂及虎頭蜂等。獨居性蜂,獨居蜂媽媽佈置育嬰房,一個房間通常僅有一個蜂寶寶居住,而獨居蜂媽媽將食物擺放在寶寶旁便離去,使其獨自生長。

現今,居住在城市的獨居蜂生活壓力劇增,如住家的牆角、樹木的孔隙或土堆等,而此處容易被清除。為提倡獨居蜂的居住正義及做為棲地補償,城市方舟工作室著手蓋建獨居蜂旅館,起初是簡單的木箱放置泥土,或綁竹子,目前規模逐漸擴大,在全台則超過1500棟獨居蜂旅館。

現場觀眾觀察蜂類標本

 

「培養科學素養,需要日復一日的練習。」

「觀察」、「實作」和「分享」是城市方舟工作室重要的教學元素,從動手做、用心看的過程中觀察自然素材,重新思考,創造自己的答案與感想,並彼此溝通與分享。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孩子可以獨立追求自己喜愛生活的能力。

 

城市方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謝宗叡分享「與其做不好一百件事,不如我們好好做好一件事」,並以此為出發點,將創新翻轉教學融入生活,慢慢在孩子心中發酵。

【屏東神農計劃】創新教育課程:獨居蜂旅館製作(108學年度下學期-高年級)

屏東創新教育課程按低中高三年段漸進式的課程設計,以校田為核心,發展植物、土壤以及昆蟲三大主題。

課程中藉由創新教育團隊的引導、任務活動搭配美感素養、團隊合作、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科學探究等能力養成。情境式教學希望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與核心素養的建立。

 

獨居蜂旅館製作

主題為昆蟲的高年級課程中,城市方舟工作室謝宗叡(小新老師)以校園其一常見昆蟲-獨居蜂為主題,發展實驗調查、團隊合作、手作創意的課程遊戲。

108下學期創新教育課程:獨居蜂旅館D. I. Y.。(屏東縣潮州鎮潮南國小)

 

神農計劃的校田中,除了作物外,還有一座「獨居蜂的家」,孩子們可以看見不同種類獨居蜂媽媽如何打造育嬰房。這學期,小新老師邀請孩子們一起成為獨居蜂房東,製作獨一無二的獨居蜂旅館。

屏東神農計劃校田中都有一座獨居蜂的家。(屏東縣潮州鎮潮南國小)

 

以竹管、竹筷與麻繩製作的簡易旅館,將擺放在孩子們挑選的校園的一角,校園限定的獨居蜂旅館即將開張,怎麼樣的旅館會受到獨居蜂媽媽的青睞呢?

108下學期創新教育課程:孩子們分工製作獨居蜂旅館與解說牌。(屏東縣潮州鎮四林國小)

 

108下學期創新教育課程:孩子們分工製作獨居蜂旅館與解說牌。(屏東縣潮州鎮潮東國小)

 

108下學期創新教育課程:孩子們完成獨居蜂旅館與說明牌後,於校園挑選旅館設立位置。
(屏東縣潮州鎮潮東國小)

 

108下學期創新教育課程:孩子們完成獨居蜂旅館與說明牌後,於校園挑選旅館設立位置。
(屏東縣潮州鎮四林國小)

 

108下學期創新教育課程:獨居蜂旅館說明牌。(屏東縣潮州鎮潮東國小)

 

旅館比一比

「校園中的環境是怎麼樣的呢?是誰協助花授粉的呢?獨居蜂的家長什麼樣子呢?」出發尋找獨居蜂前,小新老師讓大家把心中的獨居蜂與獨居蜂的家畫下來。

108下學期創新教育課程:小新老師與孩子們觀察旅館是否有獨居蜂入住。
(屏東縣南州鄉南州國小)攝影:劉瑜楷

 

接著,孩子們帶著小新老師,來到各自製作的旅館與孩子們認為校園中獨居蜂出沒的地方,搜尋獨居蜂。

 

108下學期創新教育課程:孩子們於觀察皿中觀察獨居蜂。
(屏東縣南州鄉南州國小)攝影:劉瑜楷

 

獨居蜂常使用土牆、椴木或是竹筒等自然素材築巢,挑選環境中較少干擾的位置,如校園停車場、司令台後牆面等地方。小新老師將發現的獨居蜂放在觀察器皿中,透過器皿,孩子們清楚得看見將獨居蜂長相、特徵後紀錄,與同學們分享近距離觀察後的發現。

 

課程設計、執行:城市方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 謝宗叡


神農計劃創新教育團隊:城市方舟工作室

(圖片取自城市方舟工作室臉書粉絲專頁,圖右:王庭碩,圖中:謝宗叡,圖左:扶尚睿)

 

台大昆蟲所博士生王庭碩、扶尚睿、以及中興大學昆蟲所碩士謝宗叡三人共同創立,設計系列結合自然環境的獨居蜂課程,在校園中建置「獨居蜂旅館」,帶孩子從觀察獨居蜂入住狀況分析環境問題。

 

COME BACK to ME 是臺灣第一個推廣獨居蜂旅館的團隊,由三個昆蟲系的夥伴王庭碩、謝宗叡與扶尚睿所組成。其核心目標並非提倡目前主流的城市養蜂,而是透過「COME BACK to ME x 城市養蜂是Bee要的」粉絲頁作為教育平臺,以圖文的方式,讓一般民眾能對蜜蜂以及獨居蜂,甚至是環境改善的基本知識有初步的瞭解,也跟大家分享我們城市養蜂在實際操作上可能遇到的問題。藉由這一連串的教育與實際行動, 讓我們能真正拉近自然與城市的距離。

 

城市方舟工作室:https://www.facebook.com/comebacktobee

城市養蜂是BEE要的:https://comebacktobee.weebly.com/

微笑台灣-食農生態教育團隊 城市方舟與舞春工作室,不只學生也讓老師重拾學習的樂趣: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