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苗栗文峰國小 感恩‧傳承‧洛神花

因為校田,學校師生和社區開始有密切的橫向連結。

在同一塊土地上生活的人,不分老少,校內外,透過互助緊密連結,

讓家鄉的土地,村裡的孩子越來越好。家鄉成為一個溫暖的依靠。

每逢五月初,學校皆會舉辦感恩活動,感謝長輩、謝天謝地。

文峰國小今年特別將洛神花種植與感恩活動結合,邀請家長們與孩子一起下田,

家長們帶孩子種植洛神花,孩子們更是興奮地介紹自己種的蔬菜給家長看看。

今年的洛神花苗種,是去年學校採收洛神花後留下的「第二代」,

學校請社區協助育苗,由學校老師進行種植教學,一共就種了300株!

文峰國小詹建華校長:「我們在這裡生長,我們要對環境感恩。透過神農教育可以讓孩子了解到農業並不容易,因此我們也更應該要懂得照顧土地。」

透過活動,平日忙於農事的長輩可以親自教導孩子、作為家族傳承,

第二代洛神花種子、作為學校自己的作物傳承─文峰洛神花。

透過不一樣的傳承,希望能加深孩子的家鄉認同,能拉近孩子與家長、學校與社區的距離。

謝謝續緣農場協助文峰國小第一次的育苗。這是文峰國小的第一代洛神花種子育出苗種,傳承土地的記憶。

校長帶領跟土地公伯伯稟報,期望土地公守護兩分校田風調雨順。

孩子們也在樟樹下吹奏口琴,揭開開田儀式。

校田旁的守護土地公廟

因為校田,小女孩跳耀的在班級校田裡,直喊⋯阿婆、阿婆,趕快來看我們種的菜!

因為校田,小男生央著媽媽⋯媽媽,洛神幫我一起種⋯。

因為校田,學校師生和社區開始有密切的橫向連結,

希望這個開始,能夠持續、不斷的擴散、醱酵⋯⋯

深深祝福每一位參與神農計畫的大小夥伴們!

105.10.21文峰小農第二次校田實作

 

105.10.5洛神果實採收後,校內行政人員協助拔除洛神果樹

105.10.5洛神果實採收後,校內行政人員協助拔除洛神果樹

校田地主周先生熱心幫忙翻土中........

校田地主周先生熱心幫忙翻土中……..

105.10.21校田第二次農作物播種

105.10.21文峰校田第二次實作-播種,學童將小種子等距放入溝內,再輕輕的覆土

種下小菜苗,期待它快快長大。

每個班級負責一小區,在田老師教導後,動工囉!

每個班級負責一小區,在田老師教導後,動工囉!

種下小菜苗,期待它快快長大。

詹主任示範正確澆水方式

詹主任示範正確澆水方式

紅蘿蔔發芽了!

紅蘿蔔發芽了!跟雜草長得好像….

白蘿蔔發芽了!

白蘿蔔發芽了!不過….昆蟲也來了!

4甲的老師學生 認真拔草中

105.11.1四甲的老師學生 認真拔草中

105.11.8一甲的油菜生長情形

105.11.8一甲的油菜生長情形

二甲菠菜

105.11.8二甲的波菜生長情形

105.11.8三甲的小白菜生長情形

105.11.8三甲的小白菜生長情形

105.11.8四甲的白蘿蔔生長情形

105.11.8四甲的白蘿蔔生長情形

105.11.8五甲紅蘿蔔生長情形

105.11.8五甲的紅蘿蔔生長情形,似乎雜草長得比較高喔!

105.11.8六甲的小白菜生長情形

105.11.8六甲的小白菜生長情形

兩位主任幫忙裝防蟲網架

兩位主任幫忙裝防蟲網架,與另一區高麗菜做實驗比較看看會有什麼差別。

真的是好大一片的菜園...

真的是好大一片的菜園…隔壁居民種的杭菊也開花了呢!

dsc08072

繼續努力中……待續……

 

 

 

京元電子攜手文峰國小 開闢美麗洛神花田

7S8C7476

「神農計劃」苗栗萌芽之6———

初夏台灣好基金會「神農計劃」苗栗再闢校田!京元電子董事長李金恭5/24赴文峰國小,為美麗的洛神花田揭牌!文峰的孩子們將開始小農夫的新生活,腳踏泥土、學習農事,透過土地認識自己的故鄉。

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三年前默默開始「神農計畫」的實驗,他相信,孩子們透過農作體驗,認識土地,深入故鄉水文歷史,才能真正體會故鄉的美好,愛護土地的價值。經過新英、中興、烏眉三所國小實驗結果,證明透過「神農計畫」跨領域整合教育的成果,孩子每天中午津津有味的吃著有機蔬食,影響務農的家長採用有機農法;教科書裡的屋頂集雨、堆肥製作等平面知識,具體實踐在校田裡。另一方面,一所學校訂購的營養午餐蔬食的訂購量則支撐了2~3個有機小農,有助於地方有機小農的永續經營。三年後,柯文昌先生用「神農計畫」點燃了企業界的引擎,短短的半年邀請到10家企業認養苗栗11所小學,屏東4所小學。

苗栗是京元電子董事長李金恭的故鄉。柯文昌啟動「神農計畫」的企業認養行動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李金恭,當時,李金恭已經以各種方式回饋故鄉,只希望自己曾經出生長大的家鄉能夠更好。

李金恭家族世居苗栗一、二百年,對苗栗有深厚情感。1998年創業之初,京元電即選苗栗作為生產重鎮,創造地方就業機會促進繁榮。李金恭更經常利用周末,和太太在苗栗的偏鄉到處走看,深刻體會偏鄉教育資源的欠缺。因此,當李金恭董事長接到柯文昌董事長推動「神農計畫」的想法時,立刻全力支持。

京元電子認養了與京元銅鑼廠相距不到10分鐘車程的文峰國小。李金恭表示「京元電子的一些員工家眷在文峰國小任教,未來還有可能員工的孩子在文峰就讀,透過『神農計畫』,讓京元、文峰、社區形成更密切的互助網絡。」

文峰國小所處社區位置地勢較高排水好,因此選擇適合旱作的洛神花做為該校的特色作物。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表示「『一所學校,一畝校田』是『神農計畫』的精髓所在。文峰國小校地不大,為了讓孩子們有有足夠的校田空間,柯文昌董事長去年多次親訪文峰,擇定學校對面、土地公廟旁的三分農地,其中一分重新整理作為文峰校田;另外兩分地則得到地主的響應,由社區農夫栽種有機杭菊,與孩子們的洛神花校田相互呼應。」李應平強調,「神農計畫」就是要讓學校的事變成社區的事,讓小學教育變成凝聚社區共識的起點。

文峰國小校長彭國楨表示:「文峰國小希望透過實際栽種的過程,讓學生親近土地、體驗食物生產的過程。因校田的面積足夠,學校也計劃結合家長的參與,在迴鄉有機農業的協助下,朝向『自給自足營養午餐的有機蔬菜』前進,真正落實縮短食物最後一哩路的減碳目標。此外,學校更結合神農計畫與閱讀與寫作,敦聘語文教育名師施並宏,設計一系列的寫作課程與活動,結合操作與思考寫作,讓神農計畫發揮跨領域學習的綜效。」

除了寫作課,台灣好基金會邀請苗栗子弟-攝影家李東陽帶領孩子們,用不同的角度觀察他們的校田與故鄉,培養他們創意美學的眼睛,一個仰角或一個俯視,都可以傳遞不同的訊息,培養孩子們看世界的不同眼光。文峰國小孩子們將自己撰寫、使用平板電腦攝影,紀錄校田日記,並在台灣好基金會「神農網」跨校分享。

 

媒體報導:

  • 自由時報〈北部〉-文峰國小神農計畫 種下洛神花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93408
  • 中國時報  -文峰學童當神農 校田揭牌種洛神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525000593-260107

7S8C7435

開田前在土地公廟前祈求風調雨順大豐收。前左起–周運發(校田提供地主) 、 曾聿穎(苗栗環保局綜合科科長)、 李應平(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  李金恭(京元電子董事長)、 彭國楨( 文峰國小校長)、後方-張垂欽(京元電子企劃處處長)

(攝影/李東陽)

7S8C7499

文峰國小口琴隊在校田旁樟樹林,吹奏輕快曲目讓人聽了心曠神怡。口琴隊在知名口琴家李孝明老師指導下,曾獲得全國國小團體組口琴合奏優等成績。(攝影/李東陽)

7S8C7599

孩子們輕快的踏在洛神花田裡。(攝影/李東陽)

V76A6220

傳遞洛神花苗,象徵一家企業照顧一個農夫,一個農夫照顧一個學校的精神。(左起 京元電子董事長 李金恭、廻鄉有機農場場長 林宏昌、文峰國小學生)(攝影/李東陽)

7S8C7541

京元電子董事長李金恭與孩子們同樂種植洛神花。(攝影/李東陽)

7S8C7396

校田租用的三分地,一分第重新整理作為文峰校田種植洛神花與蔬菜;另外兩分地則得到地主的響應,由社區農夫栽種有機杭菊,與孩子們的洛神花校田相互呼應。(攝影/李東陽)

7S8C7591

感謝社區居民-周運發先生將農地優先承租給文峰國小作為校田。(攝影/李東陽)

7S8C7617

孩子們開始腳踏泥土、學習農事,展開小農夫生活了。(攝影/李東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