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學
「洛神花是洛神的哪一部分?」
「果萼。」
文峰國小的同學們飛快的回答。神農計劃中,洛神為文峰國小特色作物,長期浸淫在洛神學中的小朋友們,對種植洛神早已瞭若指掌,來到Me棗居的洛神田,小朋友還會收穫甚麼種植洛神的秘訣以及洛神的應用呢?
1. 手作洛神蛋糕
透過洛神花加工品的製作,小朋友們動手做的同時,一方面了解食物製作過程的辛苦與繁複,另一方面學習不同食材的結合與搭配,希望藉由此次實作,小朋友們對於食物原料能有更豐富的想像與開啟食物間搭配的創意。
2. 洛神花家族的認識
一張紙、一支筆還有三朵洛神花,貓裡小學團的淑慧老師帶領同學們辨認桌上三朵長得不太一樣的洛神花。
「一個比較深!」
「有一朵身上有綠綠的!」
小朋友們各自以繪畫或是文字的方式記錄他們的發現,接著淑慧老師提出一系列問題。
「你們覺得製作果醬的洛神花,會是哪一種呢?那果汁呢?」
「顏色較深的洛神花,顯示了它身上含有較多的花青素,花青素對眼睛很好,我們可以發展甚麼樣的加工食品,使深色洛神花發揮最大效用呢?」
「你們有看過家裡的長輩吃保健食品嗎?如果,將深色的洛神花,做成對眼睛好的保健食品,是不是既發揮深色洛神花所長,又為農民帶來更大的效益呢?」
藉由引導式的問題討論,淑慧老師帶領小朋友們觀察作物的差異與不同的個性外,也思考如何有效利用食材,發展其用途。應用作物時,不浪費食材,也為種植作物的人類帶來最大的效益。
3. 洛神花的創意料理
討論進行的同時,在烤箱中的洛神蛋糕香氣,漸漸撲鼻而來,小朋友早已飢腸轆轆。時間也正好來到正午:用餐時間同時也是食農教育最好的時間,淑慧老師拿起麥克風,一一介紹今日菜色,也介紹每一樣食材的來源。每一道菜皆出自有機農法,以滷紅白蘿蔔為例,其中,蘿蔔便是出自小朋友用餐時後面的那塊田地,不僅如此,蘿蔔使用完後剩餘的蘿蔔皮,也有效利用成為另外一道開胃小菜──涼拌梅子蘿蔔皮,梅子蘿蔔皮不僅吃起來爽口,外觀上也因添增了中興國小收成的洛神花,別具另外一種風味之外還豐富了營養含量。
4. 網室生態:與洛神共同生長
中午過後,淑慧老師帶著大家來到她的網室,網室中不同區域種植不同的作物。其中一塊區域就是小朋友們的好朋友洛神花,唯一不一樣的是,這裡的洛神花擁有特別的澆水方式,相較於以水桶或寶特瓶澆水,網室裡的灑水器以更細的澆水方式,讓土壤裡的水份分布更為平均。
另一方面,淑慧老師也教小朋友們認識另一種植物──菁芳草,適合菁芳草生長的土壤同時也適合洛神的生長,因此,菁芳草可作為一種土壤測試的指標,土壤的肥沃度、含水量皆可透過菁芳草作為觀察的具體對象。當然,淑慧老師也提醒小朋友們,菁芳草可與洛神花共生,但有效的控制土壤中主要作物與輔助植物的生長狀況,就是農田主人的工作囉。
經過一天與洛神的緊密相處,小朋友不僅已具有種植洛神的經驗。這次,孩子們更學到如何將一株株洛神變成餐桌上美味又健康的洛神特色料理,藉由神農計劃與校外教學的結合,實現了「讓田園成為教室」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