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攝影 李東陽開啟學童新視界
為了培養孩子們創意美學的眼睛,神農計劃邀請苗栗子弟-攝影家李東陽帶領孩子們,用不同的角度觀察他們的校田與故鄉。
一個仰角或一個俯視,都可以傳遞不同的訊息,培養孩子們看世界的不同眼光。
未來,孩子們將自己撰寫、攝影,紀錄校田日記,並在台灣好基金會「神農網」跨校分享。
攝影課現場
- 什麼是攝影?
「小朋友,攝影鏡頭就像我們的眼睛,透過光進入眼睛,刻劃出來影像。」
- 對焦
「請舉起你的食指,眼睛直視著它。直視的目標就是你的對焦點,它是清楚的。然後你會發現眼角餘光還是會看到其他東西,只是都是模糊的。」
- 光圈 快門 曝光→好比 水流大小 水流時間 盛水量
東陽老師請上課的學生們走到教室角落水槽旁圍觀,以水流大小、水流時間、容器載水量,講解快門、光圈與曝光的關係。
孩子們用簡單的方式學習到,要曝光正常(剛好盛滿水),透過水流大小(光圈)、水流時間(快門)來控制,也學習到若是水不夠(曝光不足)時、或是水太多(曝光過度)時要如何調節光圈、快門。
- 順光/逆光 → 影子在身體前方 /影子在身體後方
五湖國小的攝影課剛好是晴朗天11-12點中午,東陽老師帶者學生們走到戶外草坪上,問孩子:「你們的影子在自己身體的前面或是後面。」透過影子解釋順光、逆光。影子在前面的時候,就是逆光。反之就是順光。同學們當場拍下兩種不同光線結果作比較。
- 光圈先決–A模式(Aperture-priority Mode)
記得拍女生時用這種。這樣會讓她周遭的人事物相形失色,只有她最明顯。
- 快門先決模式–S模式(Shutter-Priority Mode)
設定相機決定快門速度,它再自動產生光圈值。假如拍攝目標是正在移動中人或動物,可使用高速快門(快門數據上的分母數越大)來凝結他們的動作。
我跳起來喔請小朋友調整不同的快門速度拍攝下來看會有什麼結果。結果孩子們跟著跳起來搞得大家哈哈大笑。
- 在同光國小用平板教攝影
- 攝影基本原理解說
食農教育攝影 李東陽開啟學童新視界
2016-04-17 11:40 聯合報 記者張裕珍/苗栗報導
李東陽攝影師透過神農計畫回到苗栗縣家鄉,並為偏鄉學童攝影教學。
李東陽國中畢業即離開苗栗縣南庄家鄉,後來投入新聞與記錄報導攝影廿多年,最近透過台灣好文化基金會神農計畫回到苗栗偏鄉,拍攝孩子用心栽種作物過程,也傳授攝影技巧,指導孩子透過鏡頭記錄美好事物。
李東陽一頭栽進攝影世界,可說是誤打誤撞,他說,當年接收親戚不要的相機,拍了不少野百合學運的照片,應徵報社攝影記者,才開始累積攝影經歷,陸續在報社、周刊當攝影記者、組長,也擔任過金馬獎籌備處特約攝影等,現為法鼓文化特約攝影、里金館攝影工場攝影師,也獲台灣好文化基金會邀請,擔任特約攝影近10年,協助活動與專題拍攝。
台灣好文化基金會推動神農計畫,陸續在苗栗縣11所小學開闢校田進行食農教育,李東陽不僅拍照記錄,基金會也安排攝影課,讓他依照學校提供的相機或平板電腦進行教學,讓孩子學會如何拍出好照片。
李東陽日前到後龍同光國小上課,指導學生拍照避免背光等技巧,他說,平板電腦「再傻瓜不過」,掌握一些原則就能拍得到位,希望孩子勇於嘗試,多拍攝栽種、澆灌等耕作過程,為自己留下紀錄。
「最大的收穫就是快樂!」李東陽笑說,這陣子進校園與孩子互動非常愉快,而且收穫比孩子還多,他認為,基金會與校方合作神農計畫,讓孩子彎腰親近土地是件好事,良善互動有益於社會正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