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計劃七年成果展:展覽手冊
七年成果展:策展人的話
神農計劃的主軸是一塊塊友善耕作的校田,神農計劃七年成果展也像是一塊小小的友善耕種校田。
從去年種下種子,組建團隊,和在地團隊梁佩玲策畫把質樸的94小鋪搬上台北還原、與返鄉青年陳怡如和陳薏如發展傳統工藝版畫的主視覺;與返鄉苗栗的陳鵬文討論腳本與拍攝成果影片、與空間設計程奕祥討論如何在展場呈現自然風格的設計與農村器物與質地中,融入當代藝術感,不俗套、不匠氣;與音樂人瑋傑到校跟著校長老師帶著孩子們練唱客語童謠,學習南四縣腔和北四縣腔的細微不同;逐漸從商品、視覺、影像、空間、音樂塑造出成果展,傳遞感染力,希望讓看過這個展的老師與家長們看事情的角度產生變化,甚至影響價值觀。
就和孩子學習栽種作物會遇到困難一樣,原訂五月開展的成果展也因為疫情的關係,延後到十月底,這個過程我們學會等待與堅持,校田繼續運作,農人繼續耕種,返鄉青年們各自繼續努力著。
神農計劃的核心精神,在於與合作的鄉村學校,將(表面上的)劣勢轉為優勢,善用對都市人們來說的「奢侈品」,例如乾淨的水、大片的風景、路旁的稻田、野花與大自然、幸福的人際溫暖,豐饒的農業,融入教育之中,建立自信。
大自然蘊藏著萬物語言,老農遵循老祖宗智慧,跟著節氣時序與季節更迭,演繹出與天地共榮的生態農法;現代農業逐漸失去了與自然的緊密鏈結,神農計劃希望孩子能透過專業友善農法,貼近、感受土地,傾聽土地吟唱的生命之歌,收成自然、溫潤而滋養健康的好食物。
校田讓孩子與老師親近大自然,感受作物成長和自然生態環境的神奇,體會老祖宗的智慧:你照顧大地,大地就會照顧你。
我們希望能將神農計劃裡孩子、老師與農友們的笑容與學習分享給您,享受3C虛擬世界無法給予的感動,願意走進現場,慢下腳步,把心放下感受,感染神農計劃的樂趣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