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田裡的生活課】七年成果展系列活動│農夫家教班:手把手改造老師變專業農夫(含漬物菜譜)
菜鳥新農的意外開端
貓裡小學團的淑慧老師談到「回到鄉間時,細胞彷彿都不一樣了,這是都市生活感受不到的。」憶起當初帶著生病的狗狗來到農村生活,經過每日鄰近的農田景致,由於喜愛大自然,逐漸從一名過自己生活的消費者轉而扮演起農村的生產者。遇見台灣好基金會後,原先手拿鋤頭的雙手,再添上麥克風,站上講台、成為在小學開講的「農老師」。淑慧老師期許藉由食農教育的途徑及推廣,重啟越多人對於土地、自然與生活的感受及認同,如同她在農村的社區中所為之動容一種「土地與人生活息息相關」氛圍,將這份熱愛的動力持續傳遞給下一代。
棗農的一年
成立有機管理的Me棗居自然農園的淑慧老師,分享號稱台灣紅寶石的紅棗的種植法則,需要配合著自然的時令節氣。春季為棗樹甦醒的時節,強調「修補生態失衡的友善耕作」,因而不會使用化學農藥來除蟲,運用科學家般的研究精神尋找改善的方式,避免無辜且良善的昆蟲遭殃,如扮演重要授粉者的蜂類。在夏季是棗樹生長及採收的季節,尤其是七月採收時,紅透半邊的紅棗是最好吃的狀態。淑慧老師透過「用人的方式想紅棗樹,一切變得簡單」的心境,巧手將農田轉而如彈簧床一般的舒適,供棗樹茁壯生長,並就地取材自製有機肥料,如使用牛糞堆肥。而在秋冬則是將採收的紅棗乾燥加工,尋求最低的碳里程生產,製作成紅棗乾,手工果醬等創意農產品。同時,冬季也進入棗樹土地的修復期,給予大自然時間,將棗枝回歸泥土產生有機質,移除多餘的枝枒,形成碳循環。
現場試吃體驗
食物背後的風土情懷及家鄉認同
不僅種植紅棗樹,淑慧老師近年來也開始種植生日樹。因為在傳統文化習俗中,父母親會在女兒出生後,為女兒種下一顆專屬於她的樹木,未來出嫁時,做為手工木製的家具嫁妝。此外,黑豆酒也有特殊的文化意涵,孕婦的母親會在孕婦剛懷孕時為其釀造黑豆酒,做為孕婦做月子期間的補酒。食物不僅做為進食的單純功用,食物背後的風土情懷以及生產者對其的情感是不能遺忘的,代表著在地生活的展演,串聯生產過程中的家鄉及土地認同。
【有機蔬果糖醋漬──油甘、蘿蔔、洛神】菜譜
食材:油甘、白蘿蔔、洛神
調味料:鹽巴、砂糖、有機蘋果醋(or米醋)
容器:玻璃罐
〔食材處理〕
油甘
1.洗淨
2.以叉子或刀在油甘上戳洞、劃開
3.加入些許鹽巴,以雙手抓至出水
4.倒入滾水中,過水5秒即可撈出
白蘿蔔
1.洗淨、晾乾
2.有機蘿蔔可削厚皮使用(全食物不浪費)
3.將削下的皮切段、蘿蔔切片
4.抓鹽
5.抓好鹽的蘿蔔過滾水(10秒)勿煮熟
洛神
1.洛神花洗淨、晾乾
2.ㄧ朵切三瓣
〔裝罐〕
1.依序放入處理過的白蘿蔔、蘿蔔皮、油甘、洛神
2.蓋上一半糖、淋上有機蘋果醋(糖醋比例2: 1)
3.蓋上蓋子搖勻
4.開蓋灑上另一半糖
5.蓋上蓋子搖勻
糖醋漬調味料比例|醋:糖:水=1: 2: 3
(*此次因油甘會大量出水,因此不額外加水、鎖住蔬果天然水分)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