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計劃」苗栗萌芽之4】 一畝「興」田,「隆」重登場 貿聯集團攜手興隆國小 「麥田圈」校田歡喜揭牌

01

台灣好基金會「神農計劃」第7所認養興隆國小春播揭牌!

4月14日以美國矽谷為聚點,長年往來世界各國的貿聯集團梁華哲董事長,特別回台灣參加興隆國小校田揭幕,與孩子們在以麥田圈為造型的校田裡,腳踩泥土,體驗農事。梁董事長以自己支持美國以及台灣公益的經驗表示「『神農計畫』讓我們的下一代認識自己的故鄉,愛護自己的土地,雖然不是立竿見影,卻會影響深遠。

三年前,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默默開始「神農計畫」的實驗,他相信,孩子們透過農作體驗,認識土地,深入故鄉水文歷史,才能真正體會故鄉的美好,愛護土地的價值。三年來,他所認養的新英國小、中興國小、烏眉國小,新觀念在生活中萌芽,證明了「神農計畫」跨領域整合教育的成果,孩子每天中午津津有味的吃著有機蔬食,影響務農的家長採用有機農法;教科書裡的屋頂集雨、堆肥製作等平面知識,具體實踐在校田裡。

這樣一個有趣的計畫吸引了梁華哲董事長的注意。在一個飯局上,第一次見面的柯文昌對著梁華哲說起了「神農計畫」,梁董事長專心的聽,他懂得這個計畫的難度以及可能產生的長遠影響,主動表示希望成為企業天使,認養一所小學。他說「很多的公益活動無法紮根,『神農計畫』的作法創新,需要花時間累積,可是對於土地保護和家鄉認同的觀念,卻可以透過一代一代的教育,翻轉台灣。」一場飯局,促成貿聯集團與興隆國小攜手,創造了獨樹一格的麥田圈校田。

興隆國小一帶因當地水資源較缺乏,適合種植玉米,因此選擇黃金玉米作為興隆的特色作物。年初開田養地,灑下玉米種子,卻受到最冷寒流來襲,全軍覆沒,孩子們知道了大自然的偉大。春暖之際,他們再次種下玉米種子,祈求豐收。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說「校田就是跨領域整合的學習教室。孩子們既能把教科書裡的屋頂集雨、堆肥製作等平面知識,在校田立體化,從勞動中學習;寒害、大雨則體會到大自然的力量,傳承古人敬天愛地的價值與接受挫折的韌性。」

興隆國小校長徐世芬表示:「去年7月在九湖國小校長的引薦下,搭上最後一班列車參與了『神農計畫』,10月方才克服困難在學校旁租了一塊農地作為校田使用。透過廻鄉農場指導播種栽種,孩子們親手種下了第一批的蔬菜,記錄菜苗的成長。樂齡的爺爺奶奶協力紮稻草人美化裝飾,小小年紀的孩子學習到農藥對土地人體的危害,從小養成對地球環境盡一份心力。幾個月後採收義賣的感恩活動,更體會土地到餐桌的豐收美好,我們共同致力朝跨領域的神農教育目標邁進。」

除了有機飲食、土地教育與校田實作,興隆國小也與社區緊密互動與連結。興隆國小以五感教育-「感激、感謝、感恩、感動、感受」,在校田採收後,舉辦「小小神農有機義賣」,希望讓孩子們懂得付出回饋懂得感恩。從採收、包裝、到販售,社區的志工媽媽與孩子們一同合作,不僅每次義賣都銷售一空獲得好評,也帶動家長、社區對活動的參與和認同。未來,籌措的經費將捐給慈善機構,讓愛持續流動。

為了培養孩子們創意美學的眼睛,台灣好基金會邀請苗栗子弟-攝影家李東陽帶領孩子們,用不同的角度觀察他們的校田與故鄉,一個仰角或一個俯視,都可以傳遞不同的訊息,培養孩子們看世界的不同眼光。未來,孩子們將自己撰寫、攝影,紀錄校田日記,並在台灣好基金會「神農網」跨校分享。

「神農計劃」不僅是教育與文化的傳承,同時也是支持有機小農永續的起點。台灣好基金會期待社區支持並參與,讓校田不僅是孩子學習的場域,也是鄉鎮的文化風景,凝聚社區的共識與想像。目前神農計劃共有10家企業認養苗栗11所小學,屏東4所小學。

03台灣好基金會李應平執行長(最後左二)、貿聯集團梁華哲董事長(最後左三)、興隆國小徐世芬校長(最後右二)、廻鄉農場林宏昌場長(最後右一)一起為以麥田圈造型的校田揭牌!

05來自興隆國小小朋友的創作,贈送給貿聯集團表示感謝

10小朋友為揭牌儀式準備非常多段的演出,其中五年級小朋友帶來的興田戲劇─「蔬菜成長舞」十分可愛!

更多照片請見→http://sn.org.tw/albums/?aid1=1592980664352518